蓋房講究多,“兩高夾一低,一世被人欺”,房屋高低真的重要嗎?
56 2025-09-21
作者:青燈
后宮中的女人,最想要住進的院落是哪里?
是寵妃的代表承乾宮?是地位的代表坤寧宮?是輔佐的意義翊坤宮?是離皇帝最近的永壽宮?
紫禁城東西十二宮,每一座宮城,都能說起來故事,每一座宮城都被女人的血淚浸泡過。
可是這些走過東西十二宮的女人,都無法留在那里,因為還有一座宮城,等待著她們的入駐。
在乾清門的右側,有一道紅色的大門,上方寫著隆宗門。
這扇門一直是關閉的狀態,門被紅色的高墻圍繞,人們站在外面,根本看不見里面通往哪里。
這座被包圍的宮城,是被遺忘的女人的埋骨地,他有一個非常祥和的名字,慈寧宮。
就像是地理位置一樣,慈寧宮里面居住的人,被規矩圍困,看似距離權利最近,其實被權利包裹,一生逃不脫。
慈寧宮包括一座獨立的慈寧花園,還有慈寧宮、壽康宮、壽安宮、英華殿。
而慈寧宮的出現,是因為皇帝不可以和前朝的嬪妃住在東西六宮中,所以為了安置這些皇帝的遺孀們,特意修建了這片宮殿。
慈寧宮的前身,是明代時期嘉靖帝為母親蔣太后修建的住所。那個時候的慈寧宮,還叫做仁壽宮。
而清朝繼續了明朝的后宮制度,慈寧宮主殿就是皇太后的住所。
在順治十年,大清朝慈寧宮迎來了第一位入駐的女人,孝莊。
孝莊在這座宮殿,度過了44年守寡時光。
孝莊去世后,按照規矩,康熙的嫡母孝惠章太后應該入住慈寧宮,可是慈寧宮出現了超自然現象。
守夜的宮人說每晚都能聽見奏樂的聲音,能看見宮女太監的影子倒映在宮墻上,看見枯井中出現別人的臉。
人心浮躁下,大家都開始遠離慈寧宮。
此后五十年,慈寧宮就成了空城。
直到乾隆的生母崇慶皇太后出現,慈寧宮成了舉辦典禮的地方。
乾隆為了讓親媽住的舒服,拆除了慈寧宮西墻,新建了宮殿壽康宮。
這就是慈寧宮的故事,無論說的多好,其實剖開事實的真相,慈寧宮就是一個女人養老的地方,只不過慈寧宮主殿住的是皇太后,其余偏殿是太妃們。
而這些太妃們,或許年輕,或許年長,但都是一樣的命運。
青燈古佛的為王朝祈禱。
太妃沒有面圣的機會,所以受委屈幾乎是常態。
為了讓自己生活的好一些,在慈寧宮的三六九等的制度下,只能用針線換錢。
每日要不停的刺繡,然后讓太監偷運出宮販賣,然后還要給太監一部分辛苦錢,最后剩下的錢,換一些棉衣,吃食,碳火,燈燭。
那些有點小錢的太妃,不用自己動手,那么在漫長的時光里,能夠做的就是停駐在英華殿,在佛前念誦著經典,祈求下輩子不要再進來這里了。
一年中,唯一的好日子只有一天,就是皇太后的圣壽節,皇帝為了顯示自己的孝順,會有賞賜,還能聽到戲曲。
慈寧宮最后的一任主人不是太后,是瑜太妃赫舍里氏,她能住進這里,是因為撫養退位的溥儀。
可是自從北京政變后,溥儀和妻妾被驅離紫禁城,這座城里面只剩下年老的太妃們,隨著時間的推移,太妃們一個個的出走紫禁城,瑜太妃最后也走出了那座城,自此,慈寧宮的大門被正式關閉。
有時候也在想,既然無人驅逐,為什么這些太妃要離開紫禁城,起碼是一個落腳的安身之所,總比外面的混亂要好一些。
或許是她們清楚,紫禁城不缺少冤魂,慈寧宮埋葬的女人更是車載斗量,與其在等待中腐朽,不如看一眼外面的世界。
畢竟,活死人未必好過死人。
這座百年的寡婦所,落下了時代的帷幕。
那些無名無姓的女子,連史料都不曾記載的女子,構建起了一個粉飾太平,她的名字叫做慈寧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