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高端小區被人布下風水陣,用人命換財運,我和二叔全力破陣
126 2025-09-21
興國縣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贛州市北部。
興國歷史悠久,建縣于三國,至今已有近1800年的歷史。興國鐘靈毓秀、人杰地靈,向來以豐富的資源、悠久的歷史文化、獨特的客家風情和富饒的物產著稱于世。
興國是全國著名的蘇區模范縣、紅軍縣、烈士縣和滿譽中華的將軍縣。蘇區時期,全縣23萬人口,參軍參戰的就達9萬多人,為國捐軀達5萬多人,全縣姓名可考的烈士達23179名,長征路上幾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興國籍將士倒下。在血與火的考驗中,孕育了肖華、陳奇涵等56為共和國開國將軍。毛澤東同志曾稱贊興國人民創造了“第一等工作”,并親筆書寫了“模范興國”的獎旗授予興國。
興國縣境內旅游資源豐富,“紅、古、綠”色旅游資源交相輝映,興國山歌等地方特色文化點綴其中。
紅色興國
將軍園(蘇區干部好作風紀念園)
位于興國縣將軍大道南端,占地300畝,將軍園由將軍廣場、將軍紀念館、大型群雕、休閑廣場、將軍湖、將軍島等組成。將軍廣場正中安放由漢白玉石雕刻的5.2米高的毛澤東主席巨型雕像,園內按長征路線進行規劃,安放陳毅元帥和興國籍56位共和國將軍的雕像,并利用12塊奇石分別雕刻肖華上將所作的12首長征組歌;大型群雕由“中國工農紅軍興國模范師”、“中國工農紅軍少共國際師”“中國工農紅軍中央警衛師”三面軍旗及69位沖鋒陷陣組成的戰斗場面群雕環繞組成。整個園集瞻仰、教育、旅游觀光于一體,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瀲江書院
位于興國縣城橫街小井頭,為清代古建筑,1929年4月,毛主席在瀲江書院舉辦“土地革命干部培訓班”,1930-1934年書院成為興國縣蘇維埃政府所在地。書院由門廳、講堂、拜廳、魁星閣、文昌宮組成,占地面積4903.08平方米,屬江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烈士陵園
位于興國縣五福廣場旁,內有紀念亭、英名碑、悼念廣場、陳列館、水蓮池等建筑群。陳列館始建于1950年,由門廳、靈堂和五個展廳組成,占地1442.2平方米,按時間順序分專題重點陳列130余名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的著名革命烈士史跡與珍貴文物,并建有著名的馬前托孤、寧死不屈、洗衣隊員、江善忠跳崖、過雪山等雕塑;1991年建成的“革命烈士英名碑”,呈五角回廊式,中間為英烈群雕,回廊鑲滿鐫刻全縣23179位烈士的英名石碑。1995年,該館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經國務院批準為“第三批全國重點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6年-2002年,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鵬、李瑞環都先后參觀了革命烈士紀念館,并向烈士敬獻了花圈。
毛澤東作長岡鄉調查紀念園
興國縣長岡鄉是蘇區時蘇維埃政府工作的模范鄉,毛主席1933年11月率中央政府調查團到長岡鄉調查后,整理出著名的《長岡鄉調查》一文。紀念園位于興國縣長岡鄉長岡村,距縣城約4公里,主要陳列毛主席作長岡鄉調查的歷史資料和長岡鄉干部密切聯系群眾,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把長岡鄉建成模范鄉的經驗。紀念館占地7028平方米,有4個展廳,門廳是毛主席作長岡鄉田間調查的大型雕塑,展廳還有大量蘇區時期的照片和實物,供人們參觀學習。
官田中央兵工廠
位于興國縣興蓮鄉官田村。該園由總務科、槍炮科、彈藥科、利鐵科、工人俱樂部等五大舊址組成。1931年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派吳漢杰在興國縣城崗白石籌建中央紅軍總部直屬修械所。10月,根據毛澤東、朱德的指示和中央軍委的決定,該修械所與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修械所、紅軍第三軍團修械所、東固淘金坑修械所等合并,在官田創辦中央兵工廠,張健為政委,吳漢杰任廠長。兵工廠駐官田兩年多時間,計修配步槍4萬余支,機槍2千多挺,制造子彈40余萬發,地雷5千多個,手榴彈6萬余枚,為武裝紅軍、支援革命戰爭作出了積極貢獻。2009年10月被國家國防科工局授予首批“全國軍工文化教育基地”。
古色興國
三僚風水文化景區
三僚風水文化景區位于江西省興國縣梅窖鎮境內,處在興國、寧都、于都三縣邊界,距縣城67公里。三僚村因其獨樹一幟的風水文化,被海內外易學界譽為“中國風水文化第一村”、“中國風水文化的誕生地”。風水祖師楊筠松(名益,號救貧),攜弟子曾文辿 、廖金精隱居三僚著書立說,奠定中國風水文化的理論體系后,中國風水文化由此傳播海內外,三僚曾、廖二姓師承楊公奇術并發揚光大。自五代十國、宋、元、明、清歷朝,明師迭出,其中白衣承詔,由皇帝欽封為欽天監博士的風水師就達36人,享譽世界。
古都南京、北京,著名建筑如明十三陵、故宮、長城清東陵等都是三僚風水先生堪擇。景區內至今保存了大量的風水作品,如龜蛇相會、曾氏砂手、蛇形祠、虎形墓、七星池等,是中國風水文化保存最為完好、風水作品最為集中的古村落,成為世界風水文化愛好者朝覲的圣地。2008年6月,三僚風水文化正式列入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三僚風水文化景區分別榮獲了“2006江西鄉村游十大旅游景點”、“2007國家農業旅游示范點”等榮譽稱號,三僚村也于2009年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2011年三僚風水文化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永鎮江南”題額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興國縣楓邊鄉大烏山頂,距縣城62公里。文天祥“永鎮江南”題額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右丞相文天祥進兵贛南,克會昌,占于都,收復州縣多處,6月開都督行府于興國,在此期間,文天祥在大烏山頂揮毫書“永鎮江南”四字,以表抗元復宋決心。有識之士將“永鎮江南”四字刻在大烏山寺正殿門額上,楷書陽文,額長1.17米,寬0.47米,字體剛勁有力。寺之正殿座北朝南,占地530平方米,內有殿宇,外有圍墻、山門。整個建筑均采用麻石條塊砌成,屋面原用鐵瓦覆蓋,故有石墻鐵瓦之稱。
綠色興國
均福山森林公園
位于縣城西北48公里處,平均海拔800米,有林地1404.6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8%。主要景致有:方石嶺、龍下瀑布、千年古杉寺等,其中方石嶺乃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抗擊元兵之處。1931年9月15日,毛澤東、朱德率紅軍也在此殲滅國民黨軍第52師,俘虜敵師長以下5000余人;龍下瀑布高80米,寬30米,飛流直下,水花如碎玉堆雪,仿佛“白練垂空”。均福山森林公園常年林木蔥秀,空氣清新,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4.5 度,素有“贛南小廬山”之稱,實為觀光旅游的避暑勝地。
靈山冰心洞風景區
距縣城10公里,與丹霞湖相鄰。靈山海拔461.2米,原名“玉山”,因山巖中有金觀音、金香爐各一座,“求神甚靈”而更名“靈山”,古代有興國第一勝景之稱。景區內有竹筍峰、仙桃峰、蛤蟆石、芒錘石等奇峰異石;獅子巖、讀書巖、仙女潭、角石寨、猴哥寨等人文景觀;清靜觀、三官殿、親光寺、飛來佛、三皇宮等寺觀;冰心洞還是1928年4月,中共興國區委傳達“八七”會議精神的“冰心洞會議”革命舊址;芒錘石是“死到陰間不反水,保護共產黨萬萬年”的江善忠烈士跳崖之處。角石寨是當年紅軍儲存物資的后方辦事處。讀書巖是唐朝“江南第一宰相鐘紹京”隱居深谷讀書的地方。整個景區方圓十里,峰峰有巖,巖巖有寨,構成一個風景奇特的景區。
寶石仙境風景區
位于興國城北13公里處,景區總面積約30平方公里,系京九鐵路旅游線上一個獨具特色的集丹霞地貌、名勝古跡、人文景觀和山水風光與一體的旅游風景區。正如明代探險家徐霞客所描繪的那樣:月照丹霞如寶石生輝,云繞靈石若翔龍吐霧,身臨幽谷象夢游仙境,聲貫峭壁似鐘鳴鼎沸。此外,寶石仙境風景區內文天祥開府抗元屯兵留下的大量遺跡,海瑞夜宿客棧舊跡,鄧小平紅七軍軍部駐地,二戰工事殘壁等歷史人文景觀至今保存完好。寶石山相傳由南宋狀元宰相文天祥親口所命,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文天祥護送皇太后經過興國,被元軍圍困,遂登山筑寨而守。由于皇太后捧著玉璽,連登數峰,都感到地動山搖,難以立足,直到登上一座“一夫當關,萬夫未開”的險峰仙人頂時,方才安然不動。文天祥贊曰:“真乃寶石山也!”遂為山名至今。
丹霞湖風景區
位于興國縣城東10公里處,距319國道興國縣江背鎮段2.5公里。景區由林場3萬余畝森林及2萬余畝水面構成。景區內湖光山色,風景秀麗,丹霞地貌獨特怪異,有大小島嶼四十余個。陸地植被繁茂,林木蔥郁,森林覆蓋率達96%,湖水清澈透明,水質達到國家二級水標準,是人們休閑、度假、旅游的好地方。
十八排生態探險旅游風景區
茶園鄉西7.5公里處 十八排因十八座山梁而得名,山高海拔1176米。峰頂無樹,長年綠茵覆蓋,最為著名的景觀是高山草甸、杜鵑花?!,F今十八排上在建的發電風站也將成為十八排又一特色新景觀。
十八排紅色歷史遺跡眾多,第三次反“圍剿”時,紅軍突圍國民黨幾十萬大軍“圍剿”,就是從十八排轉移到均村,取得了第三次反“圍剿”的偉大勝利;地下黨員項與年借由十八排“秘密通道”將蔣介石“鐵桶計劃”送入蘇區,挽救了中央紅軍。
興國舊址
江西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會址
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務院公布的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江西省興國縣縣城背街紅軍大橋西端的南側。距贛州市80公里。屬于紅色旅游景點。1978年1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將該會會址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共江西省委舊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江西省興國縣縣城紅軍大道的??犹?。距贛州市80公里。屬于紅色旅游景點。1987年12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31年至1932年中共江西省委駐此期間,領導全省人民在擴大紅軍、支援前線、發展生產、支援革命戰爭、保衛和建設蘇區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績。省委對興國的工作尤為關注,指導興國在擴紅支前經濟文化建設等蘇區各項工作中創造了第一等工作,成為著名的蘇區模范縣。1932年,省委書記李富春在《江西興國擴大紅軍的記錄》中,總結和推廣了興國擴大紅軍的經驗。當年,江西省委機關遷往寧都縣的安福鄉,后又遷駐寧都縣城北的七里村。江西省委在興國期間,先后由任弻時(兼)、盧永熾(未到職)、陳正人(代理)、李富春等同志擔任書記。
中國工農紅軍總醫院暨紅軍軍醫學校舊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江西省興國縣鼎龍鄉茶嶺村。距興國縣縣城25公里,距贛州市105公里,沿興國縣至鼎龍鄉公路可到達。屬于紅色旅游景點。2000年6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31年10月,紅一方面軍在興國城崗創辦的紅軍后方醫院,不久遷至鼎龍鄉茶嶺村,更名為中國工農紅軍總醫院,屬紅一方面衛生部領導。王立忠為院長,陳明任黨委書記兼政治部主任。1934年紅軍總醫院遷至瑞金。1931年9月,中革軍委總軍醫處決定創辦紅軍軍醫學校。1932年2月,軍醫學校在于都縣城天主堂正式開學,同年4月,校址遷駐興國縣茶嶺下村李氏宗祠。軍醫學校校長由中革軍委總軍醫處處長賀誠兼任,后由彭真(又名彭龍伯)繼任,政委王立中,是現在解放軍沈陽醫科大學的前身。學校曾分四期招收了158名學員,培養出了第一批紅軍軍醫。1933年8月,軍醫學校從興國遷至瑞金,改校名為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擴大了辦學規模。
整理、編輯:鄧勤
出品:江西省旅發委市場處
投稿郵箱:jxtaxw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