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門遁甲——基礎篇(五行的生克規律及其在九宮格中排布3)
191 2025-09-22
在巢湖流域,在合肥、肥東、肥西、廬江、巢湖、和縣、含山、無為、長豐等廣大地區,千百年來一直流傳著一個“陷巢州長廬州”的傳說。
大致是這樣一說:
一、“陷巢州”的傳說
很早以前,就有巢湖,在現在的姥山以西。大湖靠東,有一座古城,叫巢城——唐武德中,以居巢為巢州,統領無為鎮地。后人習慣稱巢州城或巢州,有石梁河(柘皋河)流過,到下游時匯聚濡須河入江。不大的古巢城城為磚石結構,城墻不高。
有一年,巢地大旱,塘干地裂,莊稼幾近枯萎。百姓惶急,跪在龍王廟前,燒香求雨。東海龍王之子敖澤奉父王之命,外巡中正好路過,見此,起惻隱之心,未及上報,便給巢地下了一場大雨。哪知一尊閑神即刻告到天庭,說小白龍在巢州自行布雨,觸犯天律。結果,小白龍還在降雨,就被天將打下凡塵。
祈雨的百姓正在雨中歡呼:“感謝蒼天睜眼,感謝神靈保佑!”突然間,一條長形白色的物體從天而降!巨響中,一條白龍跌落在龍王廟前。
人們擁上前,紛紛圍觀,驚奇地議論:“龍怎么會跌下來呢?”“這場大雨大概就是它下的吧?”
小白龍受重傷,張了張嘴,望著大家,淚流不止,然后閉上了眼。
人群中忽然喧嘩起來,有人喊:“快讓開,知府黃毒來了!”大家紛紛閃開。
黃毒一伙耀武揚威地上來。黃毒姓黃,因心毒手狠,大家給他起了這渾名。黃毒死死地盯著小白龍。
一個狗腿子陰陽怪氣地:“老爺,俗話說‘地上的驢肉,天上的龍肉’。這龍肉世上少有,吃了它,可以長生不老啊!”說著,口水流出忙又咽回。
黃毒哈哈大笑:“這真是黃某洪福啊!”回頭吩咐狗腿子:“快拿刀斧,先剝龍皮,再割龍肉!”
小白龍睜開眼,又怨又恨地看著黃毒等,又無力地閉上了。
黃毒一伙拿來刀斧,狠砍猛劈。
一老大爺搖頭嘆氣地走了。一老太婆擦抹眼淚:“作孽啊!”
一個姑娘手里拿著一把糞叉,緊緊地注視―――幾乎屏住了呼吸。她就是焦姑。約十四五歲,清秀俊美。
很快地,黃毒一伙扛著一筐筐龍肉揚長而去。地面上只剩下龍骨、龍皮和血漬。
焦姑向后一招手,焦兒、焦姥從龍王廟后走出來。焦兒約十二三歲,焦姥為中年婦女。他們迅速地把龍骨接好,再包好龍皮。然后,三人協力,將龍皮、龍骨悄悄地抬走,消失在暮色中。
焦兒、焦姑、焦姥三人抬著小白龍的殘骸走向清水潭——這是一處低洼的深水潭。
焦姥說:“龍是水中生靈,把它放在水中也是讓它還能會老家。”
焦姑企望地:“假如要是能活過來,該多好!”
焦兒誠懇地:“這個龍是好龍,我們誰不巴望它能活!先回家吧,姐姐,我們以后常來看它!”于是,三人一齊喊“一,二,三!”將小白龍的殘骸拋入清水潭中。
后來,焦姑、焦兒每天去清水潭看望、護理,為小白龍掏取身上的蛆蟲,討來咸鹽灑到潭中。焦姥見小白龍不腐,采草藥熬成湯撒在小白龍身上。
經過七七四十九天的護理和滋養,小白龍又起死回生,重返藍天。
小白龍咽不下這口氣,發誓要報黃毒一伙的仇。恰巧上界知曉小白龍在巢城受剮身之痛,令小白龍領天兵陷巢州府。但小白龍不忍傷害焦姑這樣人家,就托了個夢給他們。
巢州城郊的一間草屋里,夜晚。焦姥正在縫衣服。焦姑躺在一旁的床上,進入夢中。小白龍敖澤一身白衣走進焦家,伏地而拜:“小龍感謝恩人救命大德。”焦姑見母親竟未動,忙自己走上前:“龍大哥,請起!”敖澤站起來:“恩人,上界已查實情,讓我掃蕩人間惡魔,造福黎民百姓。這巢州城是知府黃毒一伙的樂園,我要陷了它,以泄剮身之恨!我不但要將黃毒一伙葬入深淵,也要讓這里擴大為湖,變成魚米之鄉,讓這一方百姓從此安居樂業,永離旱災!”焦姑焦急地:“我們老百姓怎么辦?”敖澤想了想:“巢州府衙兩側的石獅子眼睛一旦變紅,午時三刻就要陷巢州城。因此,你們一見石獅眼紅,立刻通知良家百姓離去。望恩人保重!”敖澤說完,又施禮,倏忽不見。
焦姑驚醒,忙呼:“媽媽!”
焦姥不知何時在燈下昏睡,此時也醒。焦姑爬起來,走到母親身邊:“小白龍?”
焦姥聽了,驚訝地看著焦姑。焦姑好像明白了什么,和母親同聲:“要陷巢州!”焦姥認真地:“我們作了同樣的夢,看來這事不假!從明早起我們家天天要派人去看看!”
巢州府衙大門前,清早。焦姑悄悄地走來,來到石獅前左顧右看。從黑暗處竄出肥頭大耳的吳屠夫,拉住正要離去的焦姑:“焦姑,我每天起早殺豬,一連幾天都見你家來人瞧石獅子,有什么緣故?”焦姑猶豫地:“沒什么……”吳屠夫高舉殺豬刀:“快說,不然我殺了你!”焦姑無可奈何地:“不要嚇人,看你還不是很壞,說給你聽:小白龍托夢給我,說石獅子眼睛變紅,就要陷巢州。”吳屠夫聽了狂笑:“哈,哈,哈!石獅子眼竟會變紅?還要陷巢州?真是天大的笑話!”
又一個早晨,吳屠夫提了一桶豬血來到石獅子前,邊用豬血涂抹獅眼,邊陰毒地自言自語:“我今天要開他個天大的玩笑!讓石獅子眼睛變紅,給焦家看看!看他們怎么鬧!”石獅子眼睛被涂上豬血后,殷紅欲滴。然后,吳屠夫拎著豬血桶,躲藏到墻角后。
焦姑來到石獅子旁一看,大驚失色,自語:“不得了!要陷巢州了!不得了!要陷巢州了!”匆匆離去。
巢州府上空,小白龍敖澤說:“我們借助凡人之手顯示靈通,這石獅眼一紅,我就可開始發作了……”
焦家門口,焦姑慌慌張張地跑到門口,遠遠地喊:“媽!媽!快!快出來!”一邊焦急地看看變化的天,腳下不停地往里闖。焦姥﹑焦兒忙出來:“怎么樣?”焦姑變了音:“獅眼紅了,像要滴血,要陷巢州了!”焦姥看看焦兒:“我們不要管家里的東西,人命關天,快分頭去通知良家百姓離開!”焦兒果斷地:“媽到城中,姐姐到城南,我到城北。記住,午時三刻前,都要離開巢州城!”
巢州城中,焦姥沿街呼喊:“大家快跑!巢州城要陷了!”;城北街上,焦兒用手比劃,呼喊要人們離開:“巢州城要陷了!大家快跑!”;城南,焦姑奔跑著,呼喊著:“大家快跑!巢州要陷了!”。人們驚恐地聽著,又轉身匆匆收拾。
巢州府衙門前,門口站著一班狗腿子、衙役、吳屠夫等。黃毒悠閑地踱出來,抹抹油嘴:“窮小子們在嚷嚷啥?”一狗腿子躬身答道:“回老爺話,他們說小白龍要陷巢州城!”那聲音怪聲怪氣的。黃毒嚇得臉色大變:“啊!那我這萬貫家財……”吳屠夫討好地上前來,媚笑著:“黃老爺,不必慌張,是鄙人做的手腳。”然后與黃毒耳語,言罷,二人哈哈大笑。黃毒得意地笑對眾人:“我們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龍肉,還怕他什么?”言罷又哈哈大笑。
就在此時,小白龍從云中伸出頭來,張牙舞爪。剎時,一連串晴空霹靂,天崩地裂!巢州府衙墻倒屋塌。黃毒一伙跌坐在地,丑態百出。大雨傾盆而下,澆得黃毒一伙如落湯雞,睜不開眼。 地上頓時水漲數尺,積水成湖。一股黃色巨浪撲來,將黃毒一伙卷進滾滾波濤。濁浪滔天中,“巢州府衙”字號的大門樓漸漸下沉,沒入水中。
又一個巨浪打來,巢州府衙變成一片銀白的世界。
中垾,焦姥指揮著百姓爬上高處,焦姑、焦兒也分別帶著群眾趕上。有人喊:“你們看,兩條白龍!”焦姥笑了:“你眼看花了,那是巢州城下陷。柘皋河、濡須河斷開,柘皋河下瀉,濡須河倒流!”有人驚呼:“南中集﹑女人街﹑老管集那邊還有許多人!”
順著手指,可見還有許多人在洪水中奔跑。焦姥、焦姑和焦兒又沖進洪流中。
波濤滾滾,空中傳來一聲叱語:“敖澤,還不退去!”只見觀音菩薩降在水面。云散雨止,日出。
被滾滾波濤追趕的人群中,焦姥、焦姑也在其中,催促著大家。但洪水越來越猛,許多人已被卷入洪水中,在水中掙扎。就在這危急關頭,觀音菩薩揚起右手喝聲:“起!”瞬間,焦姥﹑焦姑已站到觀音菩薩的手掌上,與觀音菩薩相對。
觀音菩薩笑對二人:“焦姥﹑焦姑,你們一家三人已臻化境,為了黎民百姓,權借你們凡身一用!”焦姥、焦姑回頭一看,大驚,原來焦姥、焦姑的身子尚在洪水中,焦姥仰臥著,焦姑尚立。觀音菩薩喝一聲:‘化!”只見焦姥、焦姑的身子立時變大,化成兩座大山―――姥山﹑姑山。
遠遠地,焦兒也踏波趕來,手里還拿著一雙鞋,人們望去,只見遠處峏(兒)山崛起。
許多水中掙扎的百姓朝山上爬去,山上到處是避難的群眾。水涌至,姥山、姑山在水中屹立,峏山也隱約可見。觀音菩薩伸手一揚,焦姥﹑焦姑、焦兒已立在空中。觀音菩薩平靜地:“你們三位已被度入仙班。”觀音菩薩突然看到遠方有人還在波濤中說:“啊!那水中還有人!借你一雙鞋。”果然,姥山西南面的波濤中,還有不少人在掙扎,看樣子已無力游向姥山。觀音菩薩凌空從焦兒手里抓過那雙鞋,往那邊水中一扔,只見那一雙鞋整齊地擺放在一塊。觀音菩薩喝一聲:“化!”那一雙鞋已化成二座山。這兩個鞋山幾乎平著水面。周圍的落水群眾早已往上爬了。
為著焦家救民功德,焦姥被封為為主湖圣姥——湖神,主管水上百姓的安危福祉;焦姑被封為圣姑,在蓬萊侍宴,兼助母圣姥照看湖面;焦兒升為天將,在天庭供職。
后人為了紀念焦家救民功跡,稱這個古巢國所在的巢湖為焦湖。
有人贊日:“德盛化神,善水不驚忠信客;風平浪靜,慈云普濟往來舟。”也有人說:“焦姥主湖顯威靈,未來之事說分明;勸君莫做虧心事,天理難容莫留情。”
二、志書所載
近日,筆者走進巢湖市地方志辦公室,翻閱了《巢湖志》、康熙《巢縣志》、雍正《巢縣志》、道光《巢縣志》、《廬州府志》,拾得紙墨一二,今呈現給大家,與讀者共享。
方志引《青瑣高議》云:焦湖河泊所,地系古巢州。西晉初江漲,港有巨魚,漁者取以貨于市,合郡食之,有一姥獨不食。遇老叟曰:此吾子也。汝獨不食,吾厚報汝。若東門石龜目赤,城當陷。姥日往視,稚子訝之,姥以實告。稚子欺之,乃以朱涂龜目,姥見,急出城,城陷。有童子曰:吾龍子也。乃引姥登山而免。
方志引《太平寰宇記》:巢湖在巢縣西一十五里,合肥縣東南六十里,廬江縣北三十五里,一名樵湖,一名焦湖。
方志引《吳志》云:或作勦,耆老相傳居巢地。昔有一巫嫗,預知未然,所說吉兇咸有征驗。縣門有石龜,巫云:若龜出血,此地當陷為湖。未幾,鄉邑祀祭,有人以豬血置龜口中,巫嫗見之,南走,回顧其地,已陷為湖。人多賴之,為巫立廟,今湖中姥山之廟是也。
方志引舊志云:巢縣為洪水所陷,改巢源為焦湖,中存圣姥山,特封焦婆,號顯靈圣母。
方志在編年合紀中記為: 吳赤烏二年,巢城陷為湖。
特別是康熙《巢縣志》等,對陷巢州還做了探索性記錄——
祝氏《方輿勝覽》云:東漢永平時,巢湖出黃金。又諸葛《出師表》云:曹操四越巢湖不成。則是赤烏未陷以前,已有巢湖。至城陷,而湖復增廣云爾。尹士達云:成化癸卯中,余僑寄邑南之高林,正月三日,以履端之慶,過法云院,歸至山椒,忽見湖中城垣高聳,樓櫓崢嶸,旌旗帆檣,旋繞于城外者,紛沓分明于煙靄中。乃下馬注目者久之,因顧謂同行曰:異哉此遇乎。父老謂湖干則巢州現,豈今歲亢旱之報,抑蜃氣噓為樓臺者然耶。因詠詩紀之。是年春半徂秋,歷時不雨,湖亦就涸,人皆由湖心行,瀕湖居民,咸于湖掘取磚石,鬻利于郡城者至相踵接。問之,則曰:巢州故物也。余因歷訪之,咸曰:姥山西,舊稱巢湖;姥山東,則故巢州,晉赤烏二年陷也。且巢湖襄五百里。此說為近,故錄余親睹事以質疑。
又,瞿景淳常乘舟巢湖,至金斗,夜于舟中見湖心如列萬炬,明年遂中會元。此湖燈也,漁人水工習見之。
康熙七年冬湖涸,有蘆溪嘴運糧軍人,于其東南十余里見大磚砌湖中土內。掘之,得古城磚數萬,鬻郡中。其地與高林相對。
又,湖中有三磧:北曰灰磧,掘之有灰;中曰大磧;近巢河曰欄船磧。此三磧者,每湖水涸,漁于舟中者,習見之。其土墳然而起,其上皆有木,出土數寸,如屋柱,森列甚眾,水稍盛,則沒不見。
又,高林河旁有墩突起,高二三丈,上有古城隍廟,曰此陷沒所遺者。自此而下皆平田。南行里余,地名陳家花園,掘三尺余,有天井石階。又掘而前,有石城門限,限上車轍痕深數寸。
當巢縣西關盡處,南鄰鮑家小圩界河中,深處有埂,長數十丈,隱水中不見。或數十年河水涸,偶一見之。俗呼曰女人街也。崇禎戊辰春見時,北流尚通,南流已竭,可通徒步。見其上木柱出土可三四寸,森列無數,遍地瓦礫,二面皆細紋,與近時迥異。有于瓦礫中拾得古錢者,文曰半兩,二龍旋其上。康熙六年丁未春又見,偶舟經其旁,有鍬,持以掘得錢數百,其面文曰五銖,背文曰一當五百,皆紅銅所造。置石上,初無聲。于是居人有掘者,或得錢與爐、鏡,或得腰刀,大者長三尺余,小或二尺余,無缺折毀爛,拭輒光明燦發。梁柱巨者可五六尺圍,取為薪,外朽而中猶勁,無不酬所欲。凡十余日,水復沒乃止,其為濱河街市無疑也。
也有人考證:巢湖太姥者,姓寧氏,則古巢州人也。
歷史上,也有文人墨客對焦姥為湖神之靈驗表現出極大的信賴,如
姜夔作滿江紅·巢湖中廟迎神送神曲作序、詞:
序:滿江紅,舊用仄韻,多不協律;如末句云“無心撲”三字,歌者將“心”字融入去聲,方協音律。予欲以平韻為之,久不能成。因泛巢湖,聞遠岸簫鼓聲,問之舟師,云:“居人為此湖神姥壽也。”予因祝曰:“得一席風,徑至居巢,當以平韻《滿江紅》為迎送神曲。”言訖,風與筆俱駛,頃刻而成。末句云:“聞佩環。”則協律矣。書以綠箋,沉于白水,辛亥正月晦也。是歲六月,復過祠下,因刻之柱間。有客來自居巢,云:“土人祠姥,輒能歌此詞。”按:曹操至濡須口,孫權遺曹操書曰:“春水方生,公宜速去。”操曰:“孫權不欺孤。”乃撤軍還。濡須口與東關相近,江湖水所出入。予意春水方生,必有司之者,故歸其功于姥云。
詞:仙姥來時,正一望,千頃翠瀾。旌旗共亂云俱下,依約前山。命駕群龍金作軛,相從諸娣玉為冠,廟中列坐如夫人者十五人。向夜深,風定悄無人,聞佩環。
神奇處,君試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電,別守東關。卻笑英雄無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瞞。又怎知,人在小紅樓,簾影間。
唐朝詩人羅隱吟《巢湖圣妃廟》時大發感慨:
臨塘古廟一神仙,繡幌花容色儼然。
為逐朝云來此地,因隨暮雨不歸天。
眉分初月湖中鑑,香散余風竹上煙。
借問邑人沉水事,已經秦漢幾千年。
今天,我們捧讀這些傳說和文字,不僅要想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陷巢州,更多追思的是在那樣的時代,出現了焦姥一家三口能夠臨危不懼大愛救人,那是一個如何的英勇、怎樣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