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第四十七卦困卦(2)卦辭
困卦卦辭及彖傳:
困,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
困,窮極不通。窮則變,變則通,脫困則亨(困,亨)。困窮之時,仍能堅持底線的人吉、無咎(貞,大人吉,無咎)。困中人無人信其言(有言不信)。
《論語·鄉黨》:“食不語,寢不言。”
中國文化上“言”和“語”有區別的。
《說文解字》:“直言曰言,論難曰語。”
“言”,象形字形為張口伸舌講話,本義指事說話、講述之義。
“語”,交談、談論、辯論之義。
《論語.述而》:“子所雅言”。孔子在講述《詩經》、《尚書》或者行禮時都用雅言,便于闡發本義,倡導傳統文化和道德。
《論語.述而》:“子不語:怪、力、亂、神。”
《莊子.秋水》:“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
語言是一種文化的工具,中國的語言文字是中華文明的一大特征,后世曾經想把中國語文拼音化,不但不可行,也是文化的不自信。

《彖》曰:困,剛掩也。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貞大人吉,以剛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卦象爻位看,陽爻都被陰爻承乘包圍(剛掩也),交相困之象。君子被小人所困之象。
兌上坎下(險以說),君子處險而能悅,能堅持根本底線和立場(困而不失其所),脫險、脫困則亨。
《論語》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君子身處窮困之境仍固守原則底線,小人則會放棄原則而茍且。不就是“困而不失其所,以剛中也。”
九二、九五,以剛中“動乎險中,大亨貞。”(貞大人吉,以剛中也)。
“動乎險中”,言語口說無用(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要靠實際行動。
脫險、脫困之道在行動。
《象》曰: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兌上坎下。澤水流失成沙漠,水草枯竭萬物困頓之象(澤無水,困)。
君子身處險困之境,能樂天知命不失其志(致命),脫困以遂其志(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