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龍家中有這2種東西,恐將霉運纏身!不扔的話后果自負!
162 2025-09-20
來源:環球時報
編者的話:“全球包裝食品和飲料公司正在尋找下一個增長前沿。”據美國彭博社報道,隨著西方國家的監管審查和公眾健康意識提高,被視為“垃圾食品”的超加工食品生產銷售商正將目光轉向公共衛生意識較薄弱的發展中國家。包括印度、印尼、墨西哥等在內的國家都注意到這一問題,并開始采取應對措施。當然,這些國家“垃圾食品危機”的加劇一方面源于西方快餐、包裝零食產業的擴張,另一方面也與本國貧富差距較大、飲食習慣不佳等因素有關。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食品問題廣受關注,其也越發頻繁地成為政治辯論的議題。有美國學者認為,食品話題正被作為某種宣傳工具,這種宣傳甚至會推動那些與公眾期望完全相反的政治議程。
在西方市場受挫,向發展中國家擴張
“垃圾食品行業300億美元的市場缺口正引爆印度的下一場健康危機?!泵绹聿┥鐖蟮婪Q,在包括印度在內的人口眾多的新興經濟體中,超加工食品仍相對新穎,前沿減肥藥物沒那么容易獲得,針對兒童的營銷限制也很少。因此,全球包裝食品和飲料公司在西方市場受挫后,開始向公共衛生意識較弱的發展中國家擴張。
據《環球時報》駐印度特約記者觀察,當下在印度城市兒童群體中,最常見的社交場景之一就是在快餐店過生日,孩子們一邊交換禮物,一邊大快朵頤地吃漢堡、薯條、披薩、蛋糕,喝可樂,做游戲。印度小學生課業最輕松,處于社交活躍期,每個月參加幾次生日派對是常態。這種攝入高熱量、高糖、高鹽油炸食品的習慣也會一直保留。相比之下,記者和身邊四五十歲的印度朋友們聊到自己小時候的生日派對時,他們講述的幾乎是同一個版本:那時候印度沒有快餐,生日那天家長會在家里多做幾個素菜,用氣球裝飾一下房間,邀請好友來家里玩。
“垃圾食品在青少年的生活中無處不在,而它正在讓我們變得更加不健康。”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曾刊文強調這一問題。國際醫學雜志《柳葉刀》與世界衛生組織聯合發布的一項全球研究結果顯示,1990年至2022年間,全球兒童和青少年肥胖率增長了5倍。大量研究表明,食用大量超加工食品會增加患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損害身體健康并縮短壽命。
不少國家都意識到這一問題,并開始著手應對?!董h球時報》駐印尼特派記者走在首都雅加達的街頭,見到最多的餐廳就是各式快餐店,街邊小吃攤也有很多傳統油炸小吃,超市貨架上的泡面品種繁多。對年輕人來說,快速、便宜、味道重的食物似乎已成為默認選擇。去年11月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印尼的飲食結構正發生顯著變化。全國范圍內,小麥、雞肉、魚類、含糖飲料及超加工食品的攝入持續上升,而綠葉蔬菜和新鮮豆類的攝入卻在不斷減少。其中,城市地區飲食質量下降最為明顯,飲食多樣性也在降低。
印尼《羅盤報》認為,越來越多青少年因攝入過多垃圾食品而出現肥胖問題,誘因包括電視和社交媒體上鋪天蓋地的食品廣告,以及政府在健康飲食宣傳方面的相對滯后。價格低廉、獲取便利的方便面和油炸食品更加劇了這一問題。
為應對上述問題,印尼衛生部出臺規定,要求在食品包裝上標注糖、鹽、脂肪含量,并提出每日攝入限量建議。2021年,印尼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推出“更健康的選擇”綠色標志,幫助消費者識別更健康的食品。同時,政府也加強營養干預和健康宣傳。今年1月,印尼政府啟動免費營養餐計劃,面向學生、孕婦等群體,旨在改善營養不良和發育遲緩問題。衛生部還通過研討會、媒體和播客等形式,持續宣傳科學飲食知識,提升公眾特別是青少年的健康意識。印尼政府還鼓勵民眾多食用本地傳統菜肴,如蔬菜拌飯和花生醬拌雜菜,這類富含蔬菜的家常食品比垃圾食品更有營養。
墨西哥政府去年3月頒布禁令,作為其“健康生活”計劃的一部分,禁止在全國學校內銷售及推廣垃圾食品,并明確禁止售賣高糖、高脂肪、高鹽的超加工食品,特別是帶有黑色警示標簽的產品,如含糖飲料、薯片、糖果等。禁令頒布后,墨西哥公共教育部在其社交媒體賬號發文表示:“再見,垃圾食品!”墨西哥總統克勞迪婭·辛鮑姆也表示:“吃豆子玉米卷比吃薯片健康得多?!?/p>
富有者和貧困者都深受其害
雖然印度的確存在一種觀點,認為西方快餐和包裝食品挑戰了該國本土飲食結構,但《環球時報》駐印度特約記者的真實感受是,印度傳統食品本就是高糖、高鹽、多油炸的。
在新德里的市場里,可以看到不少本土作坊通常用一口包漿的大油鍋在店前馬路邊上自制油炸食品,然后在一個木框鐵網的大笸籮里瀝油晾涼,最后簡單地用非食品級的普通塑料袋包裝一下就陳列售賣。甚至塑料袋封口時就用燒熱的鋸條,燙塑料袋邊緣的同時會冒起一股煙,產生難聞的味道。反復使用的油以及便宜的鹽、糖和香料都構成印度人的健康隱患。
根據雀巢公司的市場調研,印度的包裝食品相對其他國家含有更多的糖、鹽、脂肪等成分,且市場上的包裝食品只有1/3會明確標出產品成分。相比于墨西哥等國當下對食品包裝標注和宣傳推廣的嚴格限制,印度食品監管不夠規范,導致有害健康的包裝食品在人們沒有被提示危害的情況下,擺上了千家萬戶的餐桌。
印度消費者普遍對價格更敏感,而對知情權相對淡漠。不過,印度食品監管部門近期宣布,今后將在包裝食品的標簽上以粗體字或相對較大的字樣標注有關糖、鹽、飽和脂肪含量等的成分信息。還有人建議,可以向其他國家學習,用紅綠燈式的紅點、黃點和綠點分別代表高熱量有害食品、中等危害食品和健康食品。
這一消息受到了普遍歡迎,但真正推行還有待本土化調整。印度是個擁有大量素食者的國家,用綠點標識素食、紅點標識肉食的習慣由來已久,如果改用紅黃綠點代表食品健康程度,也將造成混亂。
據印度《商業標準報》報道,印度較富裕人群傾向于久坐的生活方式,而且他們的飲食中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印度大街小巷走一走就能發現,印度肥胖的人大部分屬于中產,特別是中產女性,這與印度人的傳統觀念有關:印度人普遍認為,一個“富態”的家庭主婦,通常是這家人生活富裕的象征,可謂是“行走的體面”,印度教徒甚至把女主人比作一家的“財庫”。
值得注意的是,在印媒關注“垃圾食品危機”的同時,還有很多印度民眾仍負擔不起所謂的“垃圾食品”。世界銀行去年10月的一份報告顯示,2024年約有1.29億印度人生活在極端貧困中,這些人每天維持生活的費用不到3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占印度人口總數約六成的相對貧困人口和極度貧困人口生活在廣大農村和城市邊緣或貧民窟中,仍在面對營養不良和糧食短缺的危機。當“糊口”是首要目標的時候,優化營養結構和食用綠色食品對于他們來說遙不可及。
數據顯示,世界1/3營養不良的兒童來自印度,而印度一半營養不良的兒童都在3歲以下,且體重超輕。這些兒童營養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經濟不平等。由于部分人口經濟地位低下,其飲食往往質量和數量都不足,而營養不良的婦女生育健康嬰兒的可能性又較小。印度還沒解決14億多人的吃飯問題,就先患上了“垃圾食品后遺癥”。該國的貧富差距和飲食習慣造成了相對富有者和貧困者都不健康的割裂現狀。
政治宣傳“劫持了食品運動”
“快餐連鎖店卷入‘辛杜爾行動’的辯論。”新德里電視臺報道稱,在7月28日的印度議會季風會議期間,當談到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聲稱促成了今年5月印巴沖突?;饡r,國大黨籍議員迪彭德·胡達聲稱:“要么讓唐納德(特朗普)閉嘴,要么關閉印度的麥當勞。”他還強調:“愛和貿易不能是單方面的,印度政府必須堅定立場,讓美國意識到印度市場的力量。”對此,印人黨進行了毫不留情的嘲諷,并稱“(聽到)如此荒謬的說法,連他自己的黨內領導(指當時在場的國大黨主席)都笑了”。
《今日印度》報道稱,早在2012年,這位議員就曾在其演講中針對麥當勞,只不過他在這次演講中的態度與他當時的立場相比可謂是“180度大轉彎”。在那次演講中,胡達向麥當勞推薦了哈里亞納邦的土豆,稱該邦的農民可以為這家快餐巨頭種植“24英寸大的土豆”,敦促其從該邦城市安巴拉采購土豆用于制作薯條。報道認為,這意味著,在印度政治中,比喻和情緒都在隨時變化,比起真的探討快餐問題,這更多體現出的是政客對文字游戲的偏愛。
這也提醒我們,一些國家以食品健康為由開展的運動或采取的措施可能最終目標并非是改善民眾健康狀況。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二個任期內,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小羅伯特·F·肯尼迪(小肯尼迪)領導了名為“讓美國再次健康”的運動,旨在通過調查食品、藥品、疫苗等來應對“美國日益嚴重的健康危機”,尤其是“超加工食品”成為這場運動的主要針對目標。然而,“讓美國再次健康”委員會今年5月推出的第一份報告就引發爭議。據美國媒體爆料,這份可能成為未來美國衛生政策指導的報告,其中援引的部分參考文獻并不存在,此外還有多個鏈接失效、部分研究存在誤讀或已被證偽等問題。
在具體措施上,小肯尼迪已下令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對美國企業提出要求,主動停止使用6種常見的食品色素。FDA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還宣布了一項聯合營養監管科學計劃。
盡管如此,一些食品政策專家警告稱,特朗普政府的其他一些行動正在削弱管制超加工食品以及應對慢性病危機的目標。比如,今年早些時候,特朗普批準了幾位支持放松監管政策或與食品行業有直接聯系的人士進入內閣。再比如,遏制超加工食品的重要舉措之一就是確保青少年能夠獲得新鮮的農產品,但美國農業部削減了許多先前批準的項目撥款,包括一些支付農民和牧場主向學校供應本地食品的相關項目。此外,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還被裁撤了數千名員工,其中至少1/3都來自FDA。
英國《衛報》上個月援引美國紐約大學榮譽退休教授、《食品政治》一書的作者瑪麗恩·內斯特爾的分析報道稱,在美國,食品話題正被作為某些削減資金計劃的宣傳工具,這種宣傳“劫持了食品運動”,甚至會推動那些與公眾期望完全相反的政治議程。(本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劉 真 本報駐印尼特派記者 曹師韻 本報記者 李迅典 ●安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