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吸管杯……被古人的避暑神器種草了
153 2025-09-19
“情況嚴重,需要做‘法事’”
“否則會有災殃”
……
聽到“算命大師”的話
你是否慌了?
海南的李女士(化名)深信不疑
卻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魂魄都丟了,有生命危險”
養生會館老板與“風水大師”合伙詐騙
據媒體報道,李女士的孩子經常頭疼,平時都到一家養生會館做理療。在老板姚某的介紹下,李女士認識了一名外地的“風水大師”。
2020年11月底,李女士帶著孩子在姚某家里見到了“大師”。“大師”“設壇”看病后說,頭疼是因為有“東西”坐在孩子身上,需要做“法事”清除,不然會出現摔斷腿、出車禍等災殃。李女士接著問“大師”能不能幫其丈夫看看。“大師”向李女士要了“生辰八字”,看過之后說其丈夫情況更嚴重,“魂魄都丟了”,有生命危險,也要做“法事”,但需要更多錢。
經過商討,“大師”同意李女士只支付199999.13元,還特意交代,不能跟任何人提起。隨后,李女士瞞著丈夫在網上高息貸款20萬元并通過多次轉賬轉給了“大師”,還將丈夫和孩子的個人物品寄給“大師”用來做“法事”。12月中旬,李女士從姚某處得知“法事”已做完。
今年春節,李女士的丈夫從側面了解了此事,在丈夫的勸說下,李女士到派出所報案。警方很快鎖定犯罪嫌疑人“大師”王某和姚某,通過大量走訪和偵查,掌握了二人合伙詐騙的確鑿證據。姚某承認了實施詐騙的犯罪事實,但王某始終否認,還辯解稱涉案錢款是“咨詢費”以及為李女士“祈福”的費用。目前,此案已移送審查起訴,李女士被詐騙的全部款項也已追回。
網絡算命套路深:
“按照客戶需求看單下菜”
近年來,圍繞“算命”的騙局不時曝出,破財消災背后是層層套路。
日前,上海警方成功將一個以算命調運為幌子的詐騙團伙一網打盡。該犯罪團伙發展上海30余家美容美發店作為引流渠道,日常留意對風水算命感興趣的潛在“客戶”,收集整理“客戶”個人隱私信息,“一人一檔”提供給所謂“風水大師”并精準實施“算命調運”詐騙。
另據新聞晨報報道,今年7月,陳女士報案稱,其在網上結識的“大師”頻頻以“身上有霉運”等理由為其做“法事”,并高價出售各類轉運道具,一年多被騙近20萬元。犯罪嫌疑人陳某交代,其因興趣自學風水相關知識,按照網絡圖片手繪符號或圖案做“法事”,出售的昂貴轉運物品實際是以幾十元低價購得。
不久前,安徽算命網紅“宜和寬哥”劉某柱因大量發布替人算命、消災等宣傳封建迷信的內容,擾亂社會秩序,被行政拘留15天。劉某柱透露:“主要依靠揣摩客戶心理,按照客戶的需求看單下菜。”公開數據顯示,劉某柱賬號擁有3.8萬粉絲,三年間非法盈利200余萬元。
對此,有網友表示“封建迷信要不得”,也有網友提出質疑:“這是算命還是算錢?”
一直以來,看手相、八字,測事業、姻緣、財運、健康,在民間都有不小的市場。對于此類現象,此前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林群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所謂算命、占卜等活動利用干支配陰陽五行等辦法人為地確定吉兇,毫無科學依據。
山東青島市社科院教授劉同昌認為,從心理角度來講,算命沒有任何科學或醫學依據,它之所以有市場,實際上是迎合了人們“依賴”或碰碰“運氣”的心理。
那么,算命本身是否構成違法? 對此,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王小軍律師認為,算命行為本身是否違法,應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判定時,要看該行為是否違背社會公序良俗或者擾亂社會秩序,繼而是否有損社會公共利益作為判定標準。如未達到該判定標準,則不屬于違法行為;一旦達到該標準,必然違法。
《法治日報》律師專家庫成員、北京匯祥律師事務所刑事法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張茜律師表示,如果利用迷信活動擾亂社會秩序、損害他人身體健康,則可能涉及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相關規定;如果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虛構事實的方式,利用封建迷信騙取他人財物,或者敲詐勒索,數額較大,則可能涉嫌詐騙罪、敲詐勒索罪;如果利用封建迷信、會道門等非法收集個人信息,違反、刑法個人信息保護法,情節嚴重,可能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如果利用電信網絡制作、復制、發布、傳播含有封建迷信的內容,破壞國家法律或行政法規實施的,可能涉嫌組織、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利用迷信破壞法律實施罪。
“算命就是尋求心理安慰”,
算得不準可以退錢嗎?
如今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算命”也在某些平臺上以各種形式出現。法治網記者調查發現,不少網友都對“找大師算一算”這事兒饒有興致。“網絡算命”方式多樣,收費也不同,還有各種價格不菲的“轉運物品”。
天津的侯女士告訴法治網記者,身邊朋友會交流推薦“準”的“大師”。“算命就是尋求心理安慰,現在工作學習壓力大,焦慮、煩躁的情緒得不到排解,對未來也很迷茫,就想要一個答案讓自己心里踏實。”侯女士說。
在網購平臺搜索關鍵詞,也能看到很多“大師”提供“咨詢”和“培訓”。盡管各大平臺開展“綠網計劃”屏蔽了相關內容,但其并沒有完全消失。
對于網絡算命,不少網友的體驗并不美好,甚至提出質疑,認為結果模棱兩可,感覺自己遇到了騙子。
那么,如果一些網友出于一時好奇的心理,花錢進行了“網絡算命”,但其后感覺自己被騙了,可以要求退款嗎?
王小軍律師分析認為,這要結合算命人員行為主觀上是否存在非法占有目的、客觀上是否虛構事實來判斷,如都符合則屬于詐騙行為,可以進行刑事立案,追究其責任并追回錢財;如果主客觀不符合,就要看是否違背社會公序良俗或者擾亂社會秩序進而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這一判定標準,如果按此標準判定屬于違法范疇,則可以“不當得利”為由主張對方返還錢財。
張茜律師同時指出,被要求提供姓名、性別、出生日期等信息,可能會面臨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還有的被要求開通會員、充值查看測試結果或解鎖更多服務,也可能面臨被詐騙的風險。
法治網記者注意到,根據我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第五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國際聯網制作、復制、查閱和傳播宣揚封建迷信、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教唆犯罪的信息。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第十五條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制作、復制、發布、傳播含有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和封建迷信的內容的信息。
張茜律師提醒廣大網友,切勿相信“天降災禍”“鬼怪害人”“作法祛災”等無稽之談,勿將希望寄托于封建迷信上。 一旦發現自己上當受騙,要及時報警,注意保存并提交被騙過程中的銀行卡號、手機號、聊天記錄等。同時,加強自身識別能力,自覺抵制屬于封建迷信的不良信息,謹慎對待涉及金錢和個人信息的交易。
文|李思彤
來源: 法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