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30個提高個人好運氣的方法,建議收藏一起學習!
145 2025-09-18
在水族箱燈光的照射下,價值過萬的龍魚全身散發紅光。
摘要:在中國,美麗硬仆骨舌魚被叫做龍魚,有時候,它被直接叫作“龍”。
它的嘴角翹起兩根飄逸的胡須,鱗片上紅光閃閃,魚鰭寬大,游姿威風凜凜,貴氣十足,在特定的燈光里,就像魚中之“龍”。在東亞的風水文化里,“水”與“魚”都不簡單,更不用說是“龍”了。
龍魚協會會長將告訴你,“在風水學里,水代表財,魚是幸運和財富的象征,會讓官運亨通,生意興隆。而龍,可治邪、鎮家宅、押運帶財。”
這套日臻成熟的理念將龍魚推向高端市場。過去十余年,這類歷史上是東南亞食用魚的魚種身價不止暴漲百倍。商家會給出如下的場景演繹:大都會的豪宅中立一面寬大的水箱,里面游弋著天價龍魚,金光閃閃,神秘莫測,這才像一個富貴世家。
在北京,2015年至2017年正是房價高企的三年,彼時,也正是龍魚商人的黃金時代。一條龍魚在選美競賽中勝出,賣出百萬的新聞不絕于耳。這既體現了這條魚在圈中的地位,同時也代表著出價者的能量。
百萬豪魚抬起來全行業的興隆,面目普通的龍魚,售價數千乃至數萬并不算唐突。至于其中美與丑的標準,龍魚自己也說了不算。
過去三年,社會游資減少,房價橫停,龍魚江湖盛景不在。過去有些官員升官,就買更大的魚缸,養更多龍魚,現在升官,趕緊把魚賣了,避免招搖。
如今,疫情來襲,許多門店關停,或縮小營業,或轉入線上。魚要賣的好,就要更美麗。那些平凡的,以及正在變丑的龍魚也有一套整容手術。手術有風險,但不重要,重要的是龍魚必須完美。
圖、文 | 呂萌
編輯 | 高心碧
“掉眼兒兜嘴價掉半”,是龍魚圈子里的規矩,那意味著這條“龍”失去了威風,但韓義可以改變這個局面。
8月23日,北京懷柔的雨聲中,一場龍魚整容手術正準備開始。主刀的韓義是一家水族店老板,以售賣龍魚為主,他四十多歲,留著光頭,喜歡穿老式馬褂。他的另一重身份是龍魚整容師,有十一年經驗。
等待手術的“5711”。
韓義在他的龍魚店里。
受疫情沖擊,北京不少水族市場里的龍魚店縮小了規模,有些已閉店停業。韓義的經營也轉移到線上,每年,韓義可以賣70余尾紅龍,現在他預計數量至少減半。
魚要賣的好,就要更漂亮。韓義從魚缸里抓出一條編號為5711的紅龍魚。此前,因為龍魚天生的追光習性,“5711”的魚眼略微外翻,看起來低眉垂眼,毫無生氣。
韓義小心翼翼地將塑料袋浸入水中,準備將“5711”從水族箱中撈出來。
困在塑料袋中的“5711”。
在麻藥的作用下,“5711”昏迷過去。它的左眼上方被剪刀劃出了一道微型切口,又被一只手剝開,用鑷子將眼內多余的白色脂肪夾出,緊接著魚眼被摁回正位,抹上黃色消毒粉。“5711”回到魚缸后,翻著肚皮沉了下去,過好一會兒,它才遲鈍地游起來,兩眼端正許多。
這場過程幾分鐘,價值上千元的手術,給了“5711”一對炯炯有神的眼睛,在售賣時,韓義會如實地告訴買家。
麻醉后,“5711”被放進白色塑料箱中等待手術。
韓義在為“5711”做吊眼手術。為了確保魚長時間離水后的生命安全,他盡量縮短手術時間。
手術過后,韓義用尺子測量了“5711”的身長。據稱,長到60公分以上的龍魚才能夠被稱為“龍”。
在過去三十年里,什么是好看的長相也不停變化。向兩邊漂蕩的魚鰭曾一度滿足人們對龍的飄逸想象,于是魚商們掰折魚鰭,令其下垂。如今這樣的偏好早已被市場拋棄,審美體系總是在重新修訂,它們發布的地方就是一輪又一輪舉辦的龍魚評選大賽。
這套審美標準干預了定價系統,龍魚整容手術也隨之而來。那些沒能長成“龍”的魚,無論是魚嘴外翹、眼睛不正、鱗片或魚鰭有缺損,都可以通過手術來修整,使其更接近人們的想象。
龍魚的命運并不相同。一些魚只要飼養“得當”,可以免于掉眼。三面遮光的特制魚缸里,頂部射下強光,它們被光吸引,時刻向上看。
還沒完全蘇醒的“5711”被放回了魚缸中,它魚肚上浮,時而抖動幾下鰭尾。
在養魚圈子里,買一條龍魚被稱為“請龍”。
想讓龍魚長得漂亮,飼養者所花費的精力與財力遠超想象。韓義曾算過一筆賬,在一線城市中養一條龍魚,魚缸占地面積接近兩平米,加上耗材費用、電費、水費,每條魚的飼養成本輕松超過10萬元。
2015年正值 “請龍熱”。“行情跟著經濟形勢走,熱錢多,市場就好。”韓義說。當時養龍魚的多是政府官員,升官了就換大魚缸,多請幾條“龍”。現在那些重金買來的魚又被悄悄處理掉。
魚缸被擺放在辦公室里風水最好的位置,閑暇時,明衛會沏一壺茶,坐在魚缸前觀賞。
明衛愛養魚。二十多年里,他的魚缸里曾被熱帶魚填充得五顏六色,如今只剩一條70公分長的紅龍魚獨享其中,再無旁魚。魚缸右側的墻上掛著一幅大字:“龍”,筆勢蒼勁。
明衛是一個成功人士,他管理著一家電力安裝公司。他今年五十二歲,肚腩微隆,略顯富態。他在辦公室里擺放了一個近兩米長的魚缸,位置經過風水師的精密測算,這是“財位”所在。每天早上,明衛頭件事就是看魚,檢查水族箱的水溫、水色,還有龍魚的狀態,搬一把椅子正對魚缸,一看就是兩個小時。
“這魚高端,有寓意,可以旺財,看著就舒服。”他堅信,這些年自家生意變好,全仰仗他請這條“龍”帶來的風水。
明衛的紅龍魚已經養了5年多,他覺得是這條魚讓生意保持興隆,一直稱呼它為“小龍”。
龍魚原名美麗硬仆骨舌魚,產自東南亞,曾作為野生魚被當地人食用,一度成為瀕危物種。上世紀八十年代,實現人工養殖后,取名為“龍魚”,產量和銷量大增,開始作為觀賞魚風靡亞洲,頻繁地出現在九十年代末的港片豪宅里,隨后進入中國大陸。
成為風水魚后,選美比賽與魚展就越來越多,資本迅速介入。2004年,新加坡國際魚展上,一條重兩斤的龍魚被賣出了60萬美金,購買者出盡風頭。
紅龍魚鱗片在燈光的映襯下鮮艷異常。
如今,中國已是亞洲最大的龍魚進口國,占了整個市場八成以上的份額。其中大部分龍魚入境后被運往廣州等地分銷,在北方魚商看來,這些魚出貨量大,沒有經過嚴格挑選,只能算作“通貨”,與高貴無緣。
龍魚的價格也并非始終穩定上漲。目前市面上的龍魚主要分為金龍魚和紅龍魚兩個品種,兩者價格原本相差不大。2013年前后,馬來西亞集中出現了上百家金龍魚場,產量劇增,價格甚至掉到了幾百塊錢。紅龍魚的繁育得到了有效控制,價格至今仍保持在金龍魚的十倍以上。
北京十里河水族市場,龍魚店老板正在為顧客介紹。
盡管龍魚江湖時有變遷,但表達龍的精氣神,為“養龍人”帶來風水一直是龍魚的價值所在。一本由龍魚協會制定的“亞洲龍魚國際評審標準”的手冊體現了最新的選美喜好,它必須同時具備頭頂光滑、胡須筆直朝前、嘴部密合、雙眼明亮透徹、腮蓋平貼、鱗片光滑完整。
水族箱里,等待售賣的龍魚。
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著作權歸屬于搜狐享有,未經搜狐書面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另有聲明除外。